作者:重庆工商大学 罗胤晨 文传浩 滕祥河 

生态环境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的《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》明确指出,突出工业、农业、生活、航运污染“四源齐控”,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确保长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,环境质量持续改善。

作为长江经济带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战略实施的关键区域,长江上游地区目前正面临严峻的“重化工围江”问题。《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显示,滇池湖体为重度污染,全湖平均为中度富营养状态;中央第五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情况显示,重庆巿有24个工业园区位于长江、嘉陵江和乌江沿岸,98家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沿长江布局。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风险“红灯”频现,与临江临河工矿企业(化工厂、造纸厂、印染厂、采矿厂、砂石厂等)污染有着直接关系。

“重化工围江”现象的凸显,表面看是流域生态环境污染问题,实质上折射出长江上游地区现有工业体系的系统性、结构性和布局性矛盾。因此,要彻底破除长江上游地区“重化工围江”困境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,关键是以构建现代生态工业体系为重要抓手,从系统、结构和空间3个层面推动长江上游地区全域一体化绿色发展,在全域一体化进程中实现求同存异的协同及错位发展。

首先,从系统层面看,应辩证看待“求同”与“存异”的关系,在共抓大保护的实践中形成“一盘棋”思想,做到共商共抓共建共享,推动协同与错位绿色发展,这是“同—异”的链接纽带。

工业结构与工业空间二者相辅相成、互为系统。破除“重化工围江”现象,需在结构调整升级中优化空间配置,在空间腾挪布局中提升结构质量。协调好两者的关系,应在长江上游地区(云贵川渝)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基础上,建立全域现代生态工业规划的协调、跟踪与评估机制,为全域工业一体化绿色发展的落地实施指明方向。

要坚持“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”的原则,完善市场一体化体制机制,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政府在公共服务、功能平台等方面的引导性作用。要发挥各级各类开发区、工业园区的平台支撑作用,通过园区平台间的区际合作,推动产业链、创新链和价值链的匹配协同,实现资源跨区整合和优化配置。

其次,从结构层面看,应加速工业结构的换挡与升级,实现协同绿色发展,这是“求同”的核心要义。“求同”不是走重复建设、同质竞争的死胡同,而是走信息共享、分工协作的协同之路,重塑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全域现代生态工业结构形态。

要做好工业结构调整腾挪的进退法。立足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,有针对性地引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,实现产业集群式、链条式、配套式绿色发展。关停搬迁沿江工矿企业,以退江入园的方式将产业链条关联密切的工业企业在园区集聚起来,实现基础设施共享与信息知识互通,降低工业企业的环保成本。

要做好工业结构提速换挡的增减法。建立健全生态工业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,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、生态资产资本化、生态资本产品化升级过程,实现工业生态产品的价值保值及增值。运用产业智能化、智能产业化思维,进行工业生产技术、环节、过程及园区的清洁化、低碳化和循环化改造,减少工业生态产品在投入产出过程中对资源与要素的消耗。

要做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乘除法。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为引领,通过产业数字化、数字产业化方式加速生态工业的投入产出过程,强化生态工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,形成工业绿色增长新动能。树立生态底线思维,对长江水质造成污染的工业项目实施零容忍,对可能存在环境高风险的项目实行“一票否决”。

第三,从空间层面看,应统筹工业空间的差异化策略,实现错位绿色发展,这是“存异”的关键要点。破解长江上游地区的“重化工围江”难题,应着重治理修复好点、线、面三类空间,构建符合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理念的全域现代生态工业空间格局。

建立“三线两单”环境管控体系,治理修复“点”空间。“三线两单”指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、环境准入绿色正面清单。要不断向外疏解或淘汰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危险、低效益工业企业,同时积极推进市场化、多元化、激励型的绿色财政机制,建立符合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优质、高端、环保工业企业的绿色正面清单。

建立部门和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,治理修复“线”空间。实现跨流域的协同合作,加强云贵川渝之间跨境河流湖库水环境综合治理,建立以流域为重点的全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及联防联控机制。实施跨流域的市场化、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,建立完善生态工业产品交易的政府采购、市场化交易和跨区交易的横向购买等市场性生态补偿机制,尤其是对受偿区域给予平等的市场地位。同时,加强市场监管,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环境。

建立全域工业生态集聚发展机制,治理修复“面”空间。依据长江上游地区主体功能区的生态需求差异,科学布局调整工业生态空间,推进形成以“国家级新区+国家级开发区/高新区+省/市/县级园区”为主要载体的全域工业生态集聚格局。推动开发区、工业园区等平台之间的协同发展,打造跨园区“飞地经济”,通过区域间园区平台的生态项目协作、绿色技术转移等形式,实现共建共享发展。积极建设绿色工厂、发展绿色园区,实施开发绿色设计产品、培育绿色服务平台,建成绿色工业供应链、价值链与创新链,构建世界级的网络化产业集群组织。

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“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及空间差异化策略研究(18CJL031)”阶段性研究成果。

申论热点时政热点综合知识行测备考面试技巧 

面试视频笔试视频题库练习开课信息大学生村官

 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返回
顶部
2023省考/选调生招录专题